認識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(ADHD)
好動、活躍是小朋友的天性,但一些小孩的過份活躍卻導致他們的學業受損,與父母、老師的關係惡劣。這是因為他們不能專心上課,也不能乖乖地完成功課。他們的過度活躍令父母疲於奔命,不知所措。究竟過度活躍的小朋友和一般好動的小孩有何分別?父母可以怎樣幫助他們?盼望本個案可以讓讀者加深了解。
個案實錄
Mike今年8歲,就讀小三。自從6歲開始,他的父母就覺得他過度活躍,經常不能專心。在學校,老師經常投訴他上課時不專心,經常和同學交談、玩耍,又不完成堂課。由於老師覺得他擾亂課室秩序,經常都要他罰站,以致他更加不想學習。在家中,他也不會做功課;即使父母威逼利誘,他也不會聽話。就算是玩耍,他也是一樣;他會把所有玩具到處亂放,又不肯收拾。他的房間也是一片零亂,每次父母幫他收拾後他轉眼就會恢復原狀,令他們疲倦不堪。Mike的父母擔心他這樣下去只會荒廢學業,前途盡毀。
對於Mike而言,上課是十分沉悶的。由早上八點到下午三點,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座下。這對Mike來說簡直是折磨。他會坐立不安,身體動個不停,手腳也不能放好。他本來就是十分好動的小孩,最喜歡的就是到處亂跑亂跳,因此他每天上課都是期待小息或放學。除了體育課以外,他甚麼課都不喜歡。上課的時候,他總是發白日夢,或是跟同學聊天、玩耍,他的腦袋似乎只是裝著遊戲。跟同學談話的時候,他又會說個不停,好像不能控制自己。別人講話或是玩遊戲的時候,他都會插進去,不能等候。因此,同學們都不喜歡和他玩耍,認為他太霸道、爭先。所以,Mike和同學的關係都不好。他覺得自己不受歡迎,讀書又不好,因此自信心很低。為了兒子的將來,Mike的父母決定尋求專業心理輔導的協助。
在輔導中,輔導員幫助Mike的父母了解兒子的情況。他們了解他患上了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,需要認知行為治療。輔導員也和他們討論藥物治療的可能性。由於並非每個過度活躍的小朋友都適合藥物治療,輔導員建議他們先徵詢兒科醫生的意見,以了解其療效及副作用。另外,輔導員亦幫助他建立一個生活秩序和時間表,使他更容易投入於活動中。此外,輔導員亦幫助Mike設立一個獎勵計畫,以增加他的動力。由於他容易分心,父母必須給他簡單,清晰的指示,他方能完成。經過一個多月的行為改造,他的情況有明顯改善,能夠專心完成功課。雖然他仍然未能長時間坐下,需要較多的活動和空間,但已經能夠專心上課和學習。
資料數據
研究指出,約有3-7%小童符合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的症狀。以比例來說,這表示全港約有3-7萬小童由於不能專心及行為問題而造成學習困難。他們的學業,以及和家人、同學的關係都受到嚴重影響。
症狀
專注力不足
經常疏忽出錯
不易集中精神做事
不留心聽別人說話
不遵守指示,無法完整地完成作業
於組織或安排活動上有困難
不願做需要用腦的事情(如堂課或功課)
經常丟失或找不到東西(如玩具,作業,課本,鉛筆)
容易分心
健忘,不易記住事情
過度活躍
玩弄雙手,無法讓雙手停下來
坐立不安,無法坐著不動
在不當的場合過度奔跑或攀爬
不能安靜地玩耍
不斷地走動,很難停下來
過度說話
問題未問完便搶著回答
無法耐心等待或排隊
經常打斷別人說話或活動
自助小貼士
如果你的小孩有以上的一些症狀,他可能患上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。以下的建議可以幫助他減輕其症狀。
定立時間表:安排每天一樣的作息流程,從早到晚,包括功課、戶外玩耍和戶內活動。把時間表貼在當眼處,如要更改的話要盡早更新時間表。
整理日常用品:把所有物件放在指定的地方,每次用後都放回原位,包括衣物、書包、玩具等。
善用手冊或記事本:寫下每天要做的事情,強調必須把每天的功課寫進手冊內
指示要清晰及一致:孩子需要簡單、直接、清晰及一致的指示
給予獎勵:當孩子跟從指示時,要稱讚和鼓勵。
如果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的症狀持續兩星期或以上,你應該尋求專業心理輔導協助。